給 C++ 使用者的 Rust 簡介:字串與陣列

在前面幾篇與 Rust 相關的文章中,我一直還沒提到的程式語言基本功能,就是字串與陣列了。若少了這兩項功能,很難做出什麼具備複雜功能的軟體。另一方面,為了達到記憶體安全,Rust 對參考型別設下了重重限制,讓你很難在物件中直接儲存指向另一個物件的參考。對此,Rust 也提供了智慧指標 (smart pointers),讓你可以方便地建立資料結構。

幸運的是,在字串、陣列與智慧指標的設計上,Rust 與 C++ 可說是驚人地相似。這篇文章將會從 C++ 的角度,帶你快速了解 Rust 所提供的功能。

字串實值

Rust 與大部份語言相同,使用雙引號 "" 來表示字串實值 (string literal),而它的型別是 &'static str。這個型別看起來很令人困惑,但其實它只是想表達這樣的特性:

  1. 這是個具備靜態生命週期的字串,配置在程式的常數區段中。
  2. 你不能改它的內容,它的內容也保證不會改變。

這其實就是你在 C++ 中,所有字串實值所具備的特性,因此你可以把 &'static str 當成是 C++ 的 const char*。不同的是,Rust 在型別上給了更強的保證 (內容不可改變、生命週期最長以及長度檢查)。

字串實值並不使用 null 結尾,而會另外儲存長度,你可以用 len() 來取得字串長度。字串永遠使用 UTF-8 編碼來儲存字元,你取得的「長度」意指字串所占的位元組總數,而非字元的數量。

1
2
3
4
fn main()
{
println!("{}", "hello 中文".len()); // 雖然有 8 個字元,但會印出 12
}

因為字串使用 UTF-8,你沒辦法像在 C++ 那樣用陣列存取的方式取得某個字元,而必需使用 chars() 搭配 for 迴圈來巡訪每個字元,此時會自動進行 UTF-8 解碼。

1
2
3
4
5
6
fn main()
{
for c in "hello 中文".chars() {
println!("{}", c);
}
}

chars().count() 可以計算出字串的字元總數,但這項操作會掃過所有字元,時間複雜度是 $O(n)$。

1
2
3
4
fn main()
{
println!("{}", "hello 中文".chars().count()); // 印出 8
}

宣告或操作字串實值並不會動態配置記憶體 (heap allocation),因此它非常有效率。然而 str 是個黑盒子型別,你只能進行一些讀取操作,沒辦法寫入或附加資料,也沒辦法創造出 str 物件,畢竟這些物件都是在編譯時寫死的常數。

字串物件

如果你要動態建立字串,那就必需使用 String 類別,它相當於 C++ 中的 std::stringString 會配置記憶體,並且在內容改變時自動擴充空間。

1
2
3
4
5
6
7
fn main()
{
let mut s = String::new();
s += "hello";
s += " 中文";
println!("{}", s); // "hello 中文"
}

大部份的內建型別都可以用 to_string() 把內容輸出成字串,你也可以用 format!() 巨集,相當於 C 裡面的 sprintf()

1
2
3
4
5
6
7
8
fn main()
{
let mut s = "hello".to_string(); // 相當於 C++ 的 auto s = std::string("hello");
s = 123.to_string(); // s = "123"
s = 456.789.to_string(); // s = "456.789"
s = format!("flag: {}", true); // s = "flag: true"
}

String 具備 move semantics,除了使用等號賦值以外,當作參數傳遞時也會一併轉移所有權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fn log_debug(msg: String)
{
println!("[DEBUG] {}", msg);
}
fn main()
{
let a = "some message".to_string();
let b = a;
println!("a = {}", a); // 錯誤:a 的內容已轉移到 b
log_debug(b);
println!("b = {}", b); // 錯誤:b 的內容已轉移進 log_debug 函式,並在函式結束時解構
}

在其它語言中的傳值 (pass-by-value),在 Rust 中通常都是轉移所有權 (ownership) 的意思。因此上面的 log_debug() 函式會取得一個字串物件的所有權,意味著在函式結束時必需要呼叫物件的解構式以釋放記憶體。轉移字串物件的所有權只需要移動指向字串內容的指標及字串長度,不需要複製整個字串,因此其時間複雜度是 $O(1)$。

雖然 pass-by-move 的速度很快,但通常我們還是會希望原本的變數能保留原值。如果要避免所有權轉移,一個方法是改為傳參考 (pass-by-referenece),或是使用 clone() 明確地複製物件:

1
2
let a = "some message".to_string();
log_debug(a.clone()); // 複製 a 並傳入複本

String&str 的使用時機

String 是帶有資源的物件,很自然地它可以快速轉型為 &str,就像 C++ 中對 std::string 呼叫 c_str() 一般。因此,所有接收字串當參數的函式,如果只需要讀取字串內容,那麼使用 &str 當作參數型別是最有效率的。比如說上面的 log_debug() 函式可以修改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fn log_debug(msg: &str)
{
println!("[DEBUG] {}", msg);
}
fn main()
{
log_debug("starting now");
let a = "some message".to_string();
log_debug(&a); // &String 可以隱式轉型為 &str
}

反過來說,如果函式要動態建構內容不同的字串再回傳,或是要把字串儲存在 struct 內,就有必要使用 String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fn make_equation(a: i32, b: i32) -> String
{
// 輸入 a 與 b, 產生字串 "{a} x {b} = {a*b}"
format!("{} x {} = {}", a, b, a*b)
}
struct PurchaseRecord {
title: String,
unit_price: i32,
quantity: i32,
price_detail: String
}
fn purchase_something_cost_100(t: &str, q: i32) -> PurchaseRecord
{
PurchaseRecord {
title: t.to_string(),
unit_price: 100,
quantity: q,
price_detail: make_equation(100, q)
}
}

make_equation() 會直接回傳一個字串物件,這樣是否會複製整個字串內容導致效率低落呢?不用擔心,String 具備 move semantics,只要你沒有呼叫 clone(),那麼傳遞時就只會移動字串指標及字串長度,絕對不會複製整個字串內容。

陣列

Rust 內建的陣列型別就和 C++ 一樣,大小固定並配置在 stack 上:

1
2
3
4
5
6
7
8
fn main()
{
// 相當於 int array[5] = {1, 2, 3, 4, 5};
let array: [i32; 5] = [1, 2, 3, 4, 5];
for i in 0..array.len() {
println!("{}", array[i])
}
}

這邊的 .. 是用來產生區間 (range) 的運算子,a..b 表示 $[a, b)$,也就是 $\{x \in {\mathbb Z} | a \le x \lt b\}$ 這樣的集合。因此,我們可以用 0..array.len() 來表達所有陣列的合法索引值。

使用索引存取陣列元素時,Rust 一定會檢查邊界 (bound checking),避免存取到陣列以外的記憶體。若要巡訪元素,用迭代器 (iterator) 是比較有效率也不容易出錯的做法:

1
2
3
4
5
6
7
fn main()
{
let array = [1, 2, 3, 4, 5];
for x in array.iter() { // x 的型別為 &i32,會一一掃過所有元素
println!("{}", *x);
}
}

除了使用索引或迭代器存取元素以外,內建陣列型別能做的事情不多。因為效率考量,Rust 禁止拿陣列當作參數或是函式回傳值。

1
2
3
4
5
fn read_array(array: [i32; 5]) // 錯誤
{ ... }
fn make_array() -> [i32; 5] // 錯誤
{ ... }

片段

你可以取得陣列的參考,甚至只參考其中某個範圍,這在多數程式語言中稱為片段 (slice)。

1
2
3
4
5
6
7
8
fn main()
{
let array = [1, 2, 3, 4, 5];
let slice = &array[1..4]; // slice 指向 array 中的 [2, 3, 4]
println!("slice.len() = {}", slice.len()); // 3
println!("slice[0] = {}", slice[0]); // 2
}

片段屬於參考型別,對它做的修改相當於對原本的陣列做修改。同時,它也可以很有效率地傳遞到函式中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fn clear(slice: &mut [i32])
{
// slice 也可以使用迭代器巡訪內容
for x in slice.iter_mut() { // x 的型別為 &mut i32
*x = 0;
}
}
fn main()
{
let mut array = [1, 2, 3, 4, 5];
clear(&mut array[1..4]);
println!("{:?}", array); // [1, 0, 0, 0, 5]
}

Vec 物件

大部份的情況下,我們都需要一個可以動態調整大小的陣列,因此內建的陣列型別是不夠用的。對此 Rust 提供了 Vec 物件,用起來就像 C++ 的 std::vector 一樣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fn main()
{
let mut v = Vec::new();
v.push(1);
v.push(2);
v.push(3);
println!("v.len() = {}", v.len()); // 3
println!("v[1] = {}", v[1]); // 2
}

在 C++ 中宣告 std::vector 物件時,因為它是個泛型模板,我們必需指定元素的型別才能建立出實體,比如說 std::vector<int>。然而因為 Rust 具備更強的型別推導能力,當它看到後面的 v.push(1) 後,便能正確推導出 v 的元素型別是 i32,因此前面只需要寫 Vec::new() 便能建立出一個元素為 i32 的動態陣列。

為了讓它用起來就像使用內建型別一樣方便,Rust 提供了 vec! 巨集讓你可以快速建立一份 Vec 物件:

1
let v = vec![1, 2, 3];

當然,你也可以對 Vec 物件取得片段。因此上面把部份陣列內容清為 0 的函式可以直接套用在 Vec 上面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fn clear(slice: &mut [i32])
{
for x in slice.iter_mut() {
*x = 0;
}
}
fn main()
{
let mut v = vec![1, 2, 3, 4, 5];
clear(&mut v[1..4]);
println!("{:?}", v); // [1, 0, 0, 0, 5]
}

除了提供所有內建陣列型別的操作,Vec 還有使用上更方便的地方:可以直接傳進函式,或是作為函式的回傳值。Vec 也具備和 String 一樣的 move semantics,只有在你明確呼叫 clone() 時才會複製所有元素,因此傳遞效率是非常快的。

1
2
3
4
5
6
7
8
fn generate(from: i32, to: i32) -> Vec<i32> // 這邊需要指定元素型別
{
let mut result = Vec::new();
for x in from..to {
result.push(x);
}
return result;
}

內建陣列與 Vec 的使用時機

Rust 的內建陣列無法動態調整大小,也無法傳入或傳出函式。然而它儘管缺乏彈性,卻有一項優勢:由於直接使用 stack 的空間,它不需要動態記憶體配置 (heap allocation)。在某些需要即時回應的系統中,為了避免動態配置記憶體造成額外的時間成本,就會是使用內建陣列的場合。

相反地,在絕大多數的場合中,Vec 兼具了彈性與效率。就如同 C++ 鼓勵大家使用 std::vector 那樣,Rust 鼓勵使用者在需要陣列的場合盡量使用 Vec 即可。

結語

本篇文章介紹了 Rust 當中的字串與陣列功能,若讀者原本就已經熟悉 C++ 的 std::stringstd::vector,不需要花很多力氣就能了解 Rust 的設計。

在下一篇文章中,我會進一步介紹 Rust 的智慧指標。

分享到 評論